食藥總局新設三司 食品安全無縫監管
時間: 2013-07-23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機構組建正在進行中。 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新組建的食藥總局行政編制為345名,其內設機構的人員安排將在五一前后完成。 由于增加了新的職能,與原來的食藥監局相比,食藥總局的內設機構增加了4個,人員增加148名。 在備受關注的食品安全監管方面,食藥總局將成立三個司,分別負責生產、流通、分析預測的安全監管。此外,食藥總局還將在制度層面健全食品藥品的風險預警機制、地方監管檢查機制。 按照《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機制的指導意見》要求,省級層面的食藥機構組建在上半年完成,市級機構組建在9月底前完成,縣級機構組建年底前完成。 這意味著,時至今年年底,新食藥總局將實現食品藥品的全程無縫監管。 四環節全監管 根據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原工商、質檢總局分管食品領域的流通、生產環節職能劃歸食藥監局,食藥監局提升行政級別,從衛生部劃出,成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此外,原衛生部確定食品安全檢驗機構資質認定條件和制定檢驗規范的職責,也劃入食藥總局。 隨著職能的擴圍,食藥總局對食品領域實現了鏈條式全監管。 近年來,食品企業數量龐大,且層次不齊。有毒豆芽、硫磺饅頭等日常食品質量、安全事件的頻繁爆發,有食品企業人士稱,“主要是企業違法的成本太低。”企業社會責任、風險擔責的系數小,在追求利潤的情況下,食品的安全問題容易被忽視。 這一問題,或隨著食藥總局推動建立落實食品安全企業主體責任而逐漸有所遏制。 具體監管方面,“食藥總局主要負責制定食品行政許可的實施辦法并監督實施,建立食品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機制,制定全國食品安全檢查年度計劃,重大整頓治理方案并組織落實,負責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統一鞏固制度,公布重大食品安全信息。”據食藥總局人士介紹,未來還將參與制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食品安全標準,根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 在具體落實層面,食藥總局分設三個司,主要監管食品從生產到流通和安全形勢的分析預測。 其中,食品安全監管一司主要負責、掌握分析生產環節食品安全形勢、存在問題并提出完善制度機制和改進工作的建議,督促下級行政機關嚴格依法實施行政許可、履行監督管理責任,及時發現、糾正違法和不當行為。 食品安全監管二司主要負責流通環節中,類似上述問題的分析和督促。 食品安全監管三司則主要承擔食品安全統計工作,分析預測食品安全總體狀況,組織開展食品安全風險預警和風險交流。參與制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并根據計劃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 除了對生產、流通、分析預測三個環節的監管之外,食藥總局還將在制度層面健全食品藥品的風險預警機制、地方的監管檢查機制。同時,構建防范區域性、系統性食品藥品安全風險機制。 經費人員監管 國辦印發的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機制中,如此描述食藥總局監管下的新氣象,“改革完善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有利于實現全程無縫監管,形成食品藥品監管社會共治格局,更好地推動解決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食品藥品安全問題。” 這一新氣象,從明年初能自基層到大城市逐漸開始實現。因為,縣級機構的組建在今年年底前才能完成。 據地方改革監督管理機制指導意見要求,食藥的日常監管任務較為繁重,地方各級政府要成立監管機構改革領導小組,盡可能縮短過渡期,省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機構組建爭取在上半年完成,市級機構組建在9月底前完成,縣級機構的組建爭取在年底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