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如果暫且把轉基因食品本身的安全性放在一邊,而去觀察“挺轉”與“反轉”兩大陣營長期、激烈論戰,也能有所發現。在這場論戰中,“挺轉”者多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專家;而“反轉”陣營中,亦不乏“上來就罵”的網民
法治周末記者 汲東野
關于轉基因食品的論戰,到目前為止仍然激烈。
11月8日,有媒體報道: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啟發透露,今年7月,49位海外生物醫藥學者與國內61位兩院院士幾乎同時上書給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呼吁推動轉基因商業化,稱“再延誤就是誤國”。
消息一出,一直彌漫在科學界、媒體、各界名人和網友中的轉基因爭論的戰火繼續升溫。圍繞是否支持轉基因技術,能否將轉基因商業化等問題,參與爭論者漸形成支持和反對的兩大陣營。
自2000年之后,轉基因技術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尤其在2010年,圍繞轉基因安全性的爭論到達第一個高潮。隨著正反兩方的論戰交鋒的公開,越來越多人開始認識轉基因食品,隨后也成為這場論戰中的一員。
1983年,人類首例轉基因生物問世。到今年,轉基因作物、食物已經迎來第30個年頭。也是從那時開始,有關轉基因的論戰就已經拉開大幕。
“挺轉”陣營: 龐大的專家陣容
有人將力挺轉基因食物簡稱為“挺轉”。據法治周末記者統計,公開“挺轉”人士大都是專家、學者。
張啟發是轉基因水稻產業化的主要推動者,長期致力于水稻基因組研發。早在10月19日,武漢華中農業大學舉行的“全國首屆黃金大米品嘗會”上,他已經向媒體透露,“挺轉”專家集體上書事件,并請求盡快推進轉基因水稻產業化。
“61名院士在建議書中寫道,‘推動轉基因水稻種植產業化不能再等,再遲緩就是誤國,轉基因產業化發展不起來,則商業發展不起來,對科研影響非常大’,同時院士們指出農業部的不作為。”張啟發稱。
不過,法治周末記者發現,至今為止有關61名院士、49名海外生物學者的名單及“建議書”具體內容等方面的信息仍未公開。
法治周末記者曾嘗試聯系張啟發,但被其秘書婉言謝絕,稱近期不接受任何媒體的采訪。
據記者梳理相關報道,長期支持推廣轉基因技術的還包括中國農科院研究員、曾任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的黃大昉(音“仿”)、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云波、農業部科技委員會委員孫毅、北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等人。